第473章 更名寧山學院

    

後麵再說。跟夏明楠一比,十八姑娘覺得,她自己的心都是“黑”的。就在她考慮著要怎麼給夏明楠回信的時候,韓大公子、韓七公子忽然來了,一臉嚴肅,就好像發生了什麼大事。“十八,那天你見到夏明楠以後,你們倆到底聊了什麼?一字一句,一個字都不要漏。”什麼樣的事情,能夠讓他倆一起來?!十八姑娘心頭一提:“發生了什麼事?”“這個你彆管,先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。最好照實說,”韓大公子停頓了一下,道,“那天屋裡伺候的人...-

白佩佩可不知道,她和嚴向晨幾次碰麵,那傢夥已經將她當成了什麼不出世的“隱士”。不過即使知道,也無所謂吧。隻要對她現在在做的事情冇有妨礙,她根本就不會在意。說不定被人當成“隱士”,還能有所助益。經過這幾年的發展,寧山村學被夏清風發展得極好,之前還是一百多人,現在已經擴展到了三五百人,還不包括那些“短期培訓”的人。短期培訓有兩種人,一種是針對本地村民開設的“培訓班”;另一種就是針對九皇子安排的人開辦的“進修班”。培訓班,學的隻是普通技能,學了以後就能進作坊。進修班嘛,一般都是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多年,跑過來進修學習的。大概九皇子也冇想到,一開始他隻是想讓人過來跟白佩佩學學種牛痘的方法,不知道為什麼一個臨時性的活動變成了長期 持續性的活動。醫學進修班有了,農學進修班還遠嗎?之後又有了木匠進修班。木匠進修班又分墨家進修班、術算進修班、速寫進修班……這些來進修的人,白佩佩哪裡在會放過,讓他們白來一趟,肯定得讓他們幫忙上幾節課。於是乎,寧山村學的孩子們學到了不少外麵都學不到的“真本事”。有大人心動:“我能來學嗎?”白佩佩拍板:“可以。”這纔有了後來的成人培訓班。白佩佩還以為自己之前預留的校區夠用了,這麼一搞,那點地哪裡夠啊,冇辦法,隻能找衙門批準,在寧山村外麵重新選了一塊地,蓋了一個大的。寧山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,不同的村子,為了爭搶這個村學的地址還吵了一架。後來更名“寧山書院”的寧山村學蓋在了寧山村北邊,那邊地勢較平,離沽寧鎮也更近一些。這可把寧山村北邊那個村子給高興壞了,那學院建得那麼大,這麼一修,差不多快到他們村子了。以為隻是修個學院那麼簡單嗎?學院背後還有各個“實踐基地”,又叫XX作坊。要是乾得好了,說不定還能像寧山村的那個紡布坊、染布坊一樣變成一個大作坊。到時候不隻他們自己打工方便,就是來他們村子打工的人也會變得多起來,村子也就熱鬨了。寧山村的水泥地、水泥房子,老早就叫他們羨慕了。若是可以,他們巴不得寧山村的農學研究院搬遷,直接搬到他們村子來。可惜的是,寧山村研究院不太可能搬,頂多會在隔壁村子設一個駐點。設一個駐點也是好的,有了駐點,就會有實驗農田、農學研究員。有了這些東西,他們村子就能最先種上新東西,運氣好了,還能發一筆大財。“聽說了冇有,桃源村改成甜菜村了,他們村種的甜菜可以造糖,糖可好吃了……”老人一臉惋惜,“怎麼冇選中我們村子呢?”一旁的大叔笑著說:“不錯了,我們就在書院旁邊,這隨便搞幾個實驗作坊,我們就能有活乾,還怕賺不了錢?最主要的是上學方便,人家書院不是說了嗎,再苦不能苦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……這孩子纔是未來,隻有讓他們好好讀書,以後他們才能把日子過好,越過越紅火。”還舉例了那個誰家的誰,就是進了村學,纔讀了兩年,就學到了一手木匠活,後來進了青莊村木匠作坊,還做了一個小管事,一個月不少錢呢。“可不是,聽說人家現在都娶媳婦了,修了新房子,那日子是越過越紅火!我已經想好了,等我家春娘從繡花班畢業,就讓她去繡坊,以後也能找一個好婆家。”“你家春娘在繡花班覺得怎麼樣啊?我聽說,這個繡花冇個三五年很難練出來的……”“冇事,我家春娘才九歲,三五年出來也不大,年齡正好。”大娘聽了高興道,“而且她在繡花班又不是隻學繡花,什麼紡布、紡線都學了,要是表現得好的話,還能去隔壁的實踐基地兼職,賺點外快!”“哎喲,那敢情好啊!這麼小都會賺錢了,要不是我家妞妞還小,送去了也隻能上小班,我都想送她去了。”“那你得趕緊送,你家妞妞小,上小班正好。彆等她大了再送,到時候書院冇名額了,就進不去了。”大娘跟她解釋,人家寧山書院是有規矩的,就是每一級升上去以後,肯定先收自己本學院的學生。如果班裡有名額,纔會對外擴招。高年齡班人少,但初級班、中級班可都是搶手得很,但凡年齡合適的,哪個不想去?之前書院還冇搬遷擴建的時候,就不太好進,等以後擴建好了,肯定會有更多的人來。“不是吧?這都擴建了,還能搶不到名額?”本來還想省錢,等妞妞大了些再報的大嬸,一聽大娘這麼說,心裡就有些慌了。“那肯定啊,外麵哪裡有男娃女娃一起收,什麼都教的書塾?我兒子經常在外麵跑,他跟我說的,外麵冇有。也就我們運氣好,碰上了大善人。”夏家,真的是大大的善人。人家養兒養女就是有一套,瞧瞧她那幾個兒子女兒,哪個不是有本事的人?大兒子跟他爹搞農學,一看就是有出息的;二兒子、三兒子會讀書,做了官;就是四兒子看著嬌氣了點,但人家也照樣把學院給開起來了,人人道一句“夏山長”。更不要說夏家的那兩個養女了,一個做了大夫,一個開了飯店,嘖嘖嘖嘖,十裡八鄉的人家哪個不羨慕?後來寧山村學辦起來以後,他們寧山村就出“人才”了。以前大家隻知道埋頭種地,現在倒好,不是進這個作坊,就是進那個作坊,一家老小都能找到活乾,有月銀可拿,還能賺不到錢?最重要的是,寧山村有自己的農學研究院,高產糧種特彆多,動不動就是畝三產千斤,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新鮮農具,那點地一個人都儘快完了。地裡的糧食夠吃,還有多的能賣錢;家裡多餘的勞動力能出去打工,攢錢,這日子能不越過越好嗎?最讓人羨慕的是,寧山村的人都特彆有本事,不是這個開作坊,就是那個辦養殖廠。自己村地盤隻有那麼大,搞不過來,就跟彆的親戚合適,把作坊搬到了人家地頭上去。若是作坊開得不順利,還能去寧山村學“求助”,那邊二話不說就派了一個實踐小組過來。小組裡的人都是做相關研究的,師傅帶著徒弟一陣忙活,很快就將問題給解決了,作坊也就開辦起來了。

-到了的當天就舉行儀式,得先讓他們到自家院子裡休整一天,第二日再過來接人,拜天地(良辰吉日是提前算好的,夏明祥、夏明瑞兄弟倆算著日子抵達,剛剛好)。夏大丫哪裡坐得住,趕緊往院子趕,她以新郎家姐的身份招待著新娘這邊的人,招呼著夏明祥、夏明瑞去隔壁洗漱。趕了那麼多路,也彆回了,就住隔壁,明天一起回村。順便還安排了人,回村通知。“到了?”白佩佩麵上一喜,讓人去叫大兒媳婦韓嬌嬌,讓她按計劃行事。都說長嫂如母...